close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132.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37.8%,主要是加快落實2017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帶動土地收入大幅增長;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等收入670.1億元,收入合計3802.9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481.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1321.1億元,支出合計3802.9億元。

大氣污染治理安排資金190.1億元。主要用於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源防治工作,支持各區開展農村煤改清潔能源等;實施環保技改工程,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構建健康服務體系安排資金94.0億元。主要用於繼續落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政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鞏固和深化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效果,促進醫藥產品陽光采購,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市屬公立醫院財政分類補償政策;健全中醫事業發展經費保障機制,加快中醫藥重點專科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在分級診療體系、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健康信息平臺、重點專科發展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婦女兒童、老年人為重點人群,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水平,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血液保障能力。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714.4億元,增長6.4%;加上年結餘收入5319.6億元,收入合計9034.0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869.5億元,增長14.7%,主要是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標準。年末滾存結餘6164.5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63.8億元,增長7.2%;加中央返還及補助638.9億元、區上解494.9億元、調入資金18.4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劃入12.9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43.4億元,收入合計4872.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90.0億元,剔除上年新增債券安排支出的因素影響,增長4.6%;加上解中央支出61.1億元、對區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469.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51.5億元,支出合計4872.3億元。

城鄉統籌發展投入76.4億元。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加大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及畜禽生態養殖,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精準幫扶低收入農戶增收,加大對村級組織、山區搬遷農民、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

生態保護安排資金226.4億元。主要用於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3萬畝;建設城市休閑公園和郊野公園等;落實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改造“三山五園”等重點區域環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夯實預算編制基礎。圍繞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聚焦規劃期內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大項目,編制三年滾動項目預算並實施年度間動態調整。繼續完善和規范財政評審與部門自評雙三義原木桌板|三義原木桌板工廠評審制度。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物價水平變動、部門職責調整等情況,調整項目支出定額標準。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489.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5%,超收181.6億元,主要是養老、醫療保險繳費人數超預期,以及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財政補助,主要超收情況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超收63.0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超收40.6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超收49.5億元,生育保險基金超收18.7億元等;加上年結餘收入4331.8億元,收入合計7821.2億元。

一、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

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加大績效跟蹤力度,督促預算部門履行績效管理的主體責任,實行項目責任人制度,逐步建立績效跟蹤與部門內控、監督檢查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繼續實行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啟動績效評價結果通報和約談機制,推動預算部門建立績效管理內部問責制度。

城市副中心建設安排資金133.7億元。主要用於城市副中心道路、水務、綠化、公共服務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行政辦公區信息化及智慧應用建設;加快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廣渠路東延等工程建設。

5.加大城市治理力度,提升首都城市品質。

垃圾綜合處理投入22.6億元。提升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能力,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2.4萬噸;推動懷柔生活垃圾焚燒廠、海淀和豐臺餐廚垃圾處理廠以及房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

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落實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停車設施建設計劃;維護首都安全穩定,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依據上述政策,主要保障的事項包括:

城市副中心建設投入80.9億元。推進城市綠心、運河商務區、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建設,保障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和市政、教育、醫療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587.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4%;加上年結餘收入4482.9億元,收入合計8070.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594.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5%。年末滾存結餘5475.4億元。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民政、市政市容、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和交通運輸等7個公共服務重點領域。通過公開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推進各部門年度購買計劃公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加強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管理等措施,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供給。

住房保障安排資金135.3億元。主要用於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完成2.36萬戶棚戶區改造,推動已確定的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租購並舉的住房體系;啟動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加快農宅抗震節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2017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超收財力280.5億元,主要包括:中央財政返還及補助等增加22.6億元、政府性基金結餘劃轉一般公共預算增加209.5億元、區上解增加36.2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餘等增加12.2億元。市級超收財力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截至2017年末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433.0億元。

強化項目資金管理。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項目資金的管理制度。選擇部分中長期支出政策或重大項目進行動態績效評估,取消政策目標已實現、不再具備實施條件、績效效果不佳的項目,整合投向趨同、交叉或政策碎片化的項目,調整競爭性領域項目,建立項目約束和退出機制,優化財政資源配置。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38.0億元,同比增長7.4%(剔除營改增影響同口徑增長9.9%),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中央返還及補助625.3億元、區上解428.2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12.2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97.0億元、調入資金234.5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劃入13.1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5.8億元,收入合計4954.1億元。

水土環境治理安排資金200.9億元。主要用於完成非建成區84條段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治污管網、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建設,系統推進河湖水系生態治理、水源地保護涵養、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大南水北調調水資金保障力度,維護密雲水庫良好水質和增加蓄水量;推進污染地塊風險防控與治理工作。

疏解非首都功能安排資金122.0億元。主要用於新機場征地拆遷,南苑機場工程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部分教育、醫療資源疏解等。

體育事業產業發展投入12.8億元。落實北京市全民健身消費、新建體育場館、體育職業俱樂部財政獎補政策,引導體育健身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落實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支持專項健身活動場地建設;推動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工作,大力發展冰雪運動,支持冬季運動項目職業隊伍及青少年隊伍建設。

深化績效目標管理。推動績效目標管理的全覆蓋,強化對績效目標合規性、必要性的審核,將績效目標作為預算安排的必要前提。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京津冀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111.2億元。保障南苑機場和冬奧會、冬殘奧會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京張、京沈等城際鐵路和京秦、延崇等高速公路工程,增強京津冀區域交通互聯互通。

國企國資改革發展投入48.0億元。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和資源配置,促進國有經濟產業調整,推進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自主品牌高端基地升級改造等重點項目。

2018年預算年度開始後、預算草案提交市人代會批準前,為保障各部門正常履職支出,參照2017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安排各預算部門履職等必須支付的支出如下:2018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4.0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0.6億元;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78.2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501.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6%。年末滾存結餘5319.6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原木餐桌客製化|原木餐桌客製化推薦、生育保險存在年度收支缺口,主要由財政資金予以彌補。

(六)推進財稅改革及落實市人大決議情況

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導資金市級投入87.7億元。帶動全市投入269.6億元,保障全市重點區域專項整治、一般制造業企業關停退出、整治違法建設等專項行動順利實施。

(1)收支安排的主要考慮。

1.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財政收入穩中提質。

改善水環境投入196.9億元。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實現調水10.8億立方米,做好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等重點區域以及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世園會等重大項目的水資源儲備工作;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的建設、改造力度,保證首都用水安全;支持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實施對建成區57條段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

優化提升現代服務業安排資金49.5億元。主要用於提升金融、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繼續優化旅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推動京郊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為雙自主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

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安排資金35.0億元。主要用於加大街巷、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環境建設項目投入;完成580座各類公共廁所改造升級;支持架空線入地、廣告牌匾規范設置等專項工作。

不斷完善財政大監督體系。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電子化管理。運用動態監控和財政大數據分析,加大對大額項目資金、疏解整治促提升、民生保障等資金的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將監督檢查結果與下年度部門預算編制、績效考核等緊密掛鉤,督促發現違規問題的單位限期落實整改,對發現的騙取、套取和違規使用財政資金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加大處罰力度。健全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各部門根據自身的業務性質、業務范圍、管理架構,完善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

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市區債務管理,嚴格在政府債務限額內舉借政府債務,合理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變相舉債。嚴格政府債務監管,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倒查責任,終身問責。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垃圾綜合處理安排資金23.1億元。主要用於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項目;支持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提高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各位代表:

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投入71.1億元。加強文化中心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舉辦國際電影節、全民閱讀工程等各項文化活動,實施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推動中軸線周邊景觀風貌保護和箭扣長城等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支持“投貸獎”聯動,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

保障城市運行安排資金279.8億元。主要用於居民領域電、氣、熱補貼;推進老舊供熱管網及設施改造項目;建設提升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400個;支持建設“社區之傢”示范點和“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完成世園會園區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保障城市道路、橋梁建設養護、環衛、城市路燈照明及景觀提升等市政項目正常運行。

城鄉統籌發展安排資金79.0億元。主要用於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治理、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對山區農民搬遷給予補助、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等方式,培育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紮實做好低收入村、低收入農戶幫扶;實施新的城市南部地區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重點項目、優質要素在南部佈局。

綜合運用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促進產業發展。做實北京科創基金,啟動設立覆蓋原始創新、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三階段的一系列子基金,吸引適合首都定位的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孵化。研究設立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推動優化文創產業空間佈局,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創意空間,支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用好北京融資擔保基金,推動構建一體化全覆蓋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融資提供服務。

2.疏解非首都功能,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豐富預決算公開內容,首次公開重點支出項目的政策依據、績效目標、預決算資金安排使用情況等內容。實現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公開部門預決算。拓展績效結果公開的內容和范圍,完善績效信息公開機制,接受社會監督。

2018年,我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圍繞上述預算安排,穩步推進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市和區財政關系,健全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1.一般公共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3.支持創新引領發展,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提升教育質量安排資金268.0億元。主要用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大學前教育資金投入,鼓勵各區開展普惠性幼兒園擴學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及校園安全保障;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提供學前教育普惠性服務;統籌全市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優化佈局中小學示范校;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突出高校教育教學育人導向,支持在京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高高校創新服務能力。

加強績效管理頂層設計。出臺《北京市全面實施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推進績效管理范圍覆蓋到各級預算部門和所有財政性資金,實現預算執行和政策實施、資金使用和部門履職、績效目標與人民滿意、結果導向與管理創新四個方面的融合。逐步推進我市形成“廣覆蓋、多層次、多主體、全過程”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模式。

養老社保和就業安排資金169.1億元。主要用於推進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落實好社會救助、退役安置等保障政策,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持續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以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困難群體就業為重點,加大就業精準幫扶力度;新建150傢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推動養老產業和事業發展的政策;對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基層公辦養老機構配置設備設施、農村養老等給予支持。

各位代表,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新作為,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中共北京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提高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增強依法理財能力,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發揮好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2)收支安排總體情況。

實施2018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落實國傢“水十條”、“土十條”政策,實施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落實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依據上述政策,主要保障的事項包括:

穩步推進市區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落實中央擬出臺的關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的意見,結合北京實際,研究提出上述領域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意見。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加上年結轉收入1.4億元,收入合計51.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38.8億元,下降19.2%,主要是可用於安排支出的上年結轉收入減少較多;加調出資金12.9億元,支出合計51.7億元。

4.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和諧宜居環境。

各位代表,2017年,市政府各部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政策性影響減收等不利因素,認真履職,實現全市財政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四個中心”建設過程中,我市財政運行和改革依然面臨困難、問題和挑戰:一是經濟新常態下,我市財政收入增長趨緩,需要加快培育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二是支出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領域還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方式,提高投入效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財稅政策和財政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推動市區共同落實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四是預算績效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升,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需要拓展,結果運用和問責機制需要健全;五是審計監督和財政檢查中發現,部分項目預算編制不實不細、預算執行不規范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將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努力加以解決。

3.強化財政績效管理,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出臺《進一步深化項目支出績效預算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完善政策制度機制、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加強追責問效等八個方面27條具體措施;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業內專傢,對42個項目開展事前評估,並根據評價結果安排部門預算。深入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新增公開政府債務限額和餘額、中央對北京市專項轉移支付、全市收支決算等情況,實現績效目標向社會公開,並選取30傢預算部門公開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大力推進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實現市級國庫集中支付資金全覆蓋,市對區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縱向延伸到鄉鎮,有效發揮動態監控提醒、糾偏、威懾作用。建立財政政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制定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規程,聚焦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稅費優惠政策等8個財政管理重點領域,建立審查逐級糾錯機制,維護首都良好市場秩序。嚴格實施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合理控制我市債務規模,首次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政府債務限額,有序實施存量債務置換,年均節約利息約70億元;出臺《北京市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將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和債務風險情況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范圍,確保各級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跨區域生態保護等投入6.0億元。保障6.5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造林工程實施,擴大綠色屏障覆蓋范圍;支持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張承地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和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建設,改善京冀生態環境。

國企國資改革安排資金48.8億元。主要用於采取註入資本金、基金、獎補、貼息等方式,推動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支持國有企業積極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項目,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按照“十三五”時期重點發展的環保、能源、汽車等十大產業板塊,支持國有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發展。

4.支持加強城市管理安排資金1107.7億元。

(五)2017年預算執行的特點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8.0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加調出資金13.1億元、結轉下年使用1.4億元,支出合計62.5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784.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調出資金234.5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支出190.3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322.6億元,支出合計1532.0億元。

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圍繞成本、質量、效益等關鍵指標,加快建立高質量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完善重點民生項目和財政支出政策、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制度,探索壟斷性公共服務事項績效評價的方法,力爭五年內基本實現對財政支出政策的績效評價“全覆蓋”。

2018年,繼續統籌好“三本預算”資金,將國有資本經營收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至25%,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優先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統籌資金聚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生態環境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五個重點領域,初步安排資金3820.0億元,比2017年預算執行增加328.5億元,增長9.4%,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

4.夯實財政管理基礎,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強化財政支出政策管理,全面梳理現行財政支出政策,建立政策庫,作為預算安排的審核依據,將部門項目資金全部裝進“制度的籠子”。推行財政評審與部門自評的雙評審制度,充分發揮主管部門作為預算實施主體的主動性。接受監督更加深入,選取養老服務、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兩個重點支出項目,將資金安排、項目依據、績效目標及實施方案等內容,提交市人代會審議。建立支出進度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情況與市級部門和各區的績效考核掛鉤機制,實施預算執行監控、通報、約談和問責制度。實施支出經濟分類改革,分別編制政府和部門兩套經濟分類科目預算,更加清晰、完整、細化地反映政府各類支出情況,提高預算透明度。

(一)強化財政護航助推作用,服務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持續優化營商政策環境。繼續清理我市設立的收費項目,配合做好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清理等降費工作。貫徹實施《環境保護稅法》,從高計征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適用稅額,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推進水資源稅試點改革,促進水資源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穩步推進資本市場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內外資投入。繼續落實財政政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以營商環境改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二)2018年收支預算的總體安排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

重視財源培育。落實好財政支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若幹措施,引導各區結合區域特點, 統籌用好市區資金和政策,加強對企業的精準服務,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供支撐。

全面貫徹《預算法》、《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認真落實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決議,市人大財經委以及市政協的審查意見,圍繞市人大在審議預決算及審計部門審計時提出的意見建議,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在強化財稅政策引導、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加強財政績效管理、防范財政金融風險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安排資金352.1億元。主要用於實施新一輪科創中心建設2018年度重點任務和項目,促進“三城一區”協同發展;支持國傢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傢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在京落地;支持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與創新券,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統籌中關村示范區“一區多園”發展,建立適合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創新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對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給予分類支持,吸引聚集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傢及其創新團隊,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支持搭建中關村軍民融合各類服務平臺,加快首都智庫建設。

2018年市級預備費安排50億元,占市級預算支出的1.6%,符合《預算法》1%-3%的要求。

2018年市對區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安排1748.1億元,較2017年執行數增長12.4%(其中,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469.7億元,專項轉移支付278.4億元),進一步增強各區可支配財力,主要用於鼓勵和引導各區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全市性中心工作,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支持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等重點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回龍觀、天通苑等重點區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持續改善民生等方面。

2018年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安排8.09億元,較2017年預算下降12.9%,主要是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工作要求,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大力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52億元;公務接待費0.37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6.20億元(其中:購置費1.45億元、運行維護費4.75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924.0億元,下降38.6%,主要是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雙控”要求,推動減量發展;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等收入918.0億元,收入合計2842.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588.1億元,增長4.3%;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253.9億元,支出合計2842.0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52.9億元,下降23.4%;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322.6億元、區上解收入178.8億元,收入合計1354.3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222.8億元,增長55.9%,主要是統籌上年結餘安排相關支出;加調出資金18.4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3.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09.3億元,支出合計1354.3億元。

綜合考慮影響收支的經濟、政策、改革等因素,本著積極穩妥、留有餘地、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的原則,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安排情況如下:

二、2018年預算草案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0.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加上年結轉收入3.0億元,收入合計63.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8.5億元,下降14.5%;加調出資金15.4億元,支出合計63.9億元。

對口幫扶投入57.3億元。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加大對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湖北巴東等地區援助力度;加強京冀對口幫扶貧困縣合作;開展對河南省、湖北省的南水北調援助協作。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平衡。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804.2億元,增長6.0%,主要是預計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提高導致繳費基數提高,相應繳費收入增加;加上年結餘收入5475.4億元,收入合計9279.6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958.6億元,增長14.0%。年末滾存結餘6321.0億元,用於按時序足額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23.3億元,增長3.9%,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上解中央支出61.1億元、對區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231.5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34.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支出223.7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80.5億元,支出合計4954.1億元。

2.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引導作用。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大以獎代補資金對民間資本傾斜力度,加強項目評估論證和項目庫規范管理,截至2017年9月底我市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項目98個,項目落地率達到81.7%,超過全國PPP項目落地率(35.2%),其中10個項目被財政部評為PPP示范項目。用好京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北京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基金,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采用“統一出資、統一報告、統一登記、統一績效評價”的管理模式,規范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運作風險。發揮政府采購市場引導作用,聚焦節能環保、綠色低碳、信息科技等領域,認定30項首購產品,打破同類國外產品的壟斷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三)2018年重點支出政策及主要保障事項

城市安全投入245.1億元。全面深化“平安北京”建設,強化反恐防恐力量建設,保障黨的十九大、“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的順利召開;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增強基層消防力量,完善消防裝備配備,持續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全面實施法院檢察院財物市級統管改革,保障司法體制改革和監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紮實推進國傢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和“陽光餐飲”建設,進一步加強首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1.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安排資金431.4億元。

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一攬子政策落地,深化北京-河北合作框架協議,推進交通一體化,深化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動計劃實施;鼓勵行政事業單位、教育醫療資源疏解;落實“十三五”時期對口支援資金。依據上述政策,主要保障的事項包括: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5億元,完成預算的102.9%,超收1.4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主要是一次性清算收入增加;加上年結轉收入12.0億元,收入合計62.5億元。

京津冀重大基礎設施安排資金111.2億元。主要用於京張高鐵、京唐等鐵路建設;加快延崇、興延等高速建設;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相關道路建設。

跨區域生態保護安排資金6.6億元。主要用於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等生態工程建設;對接國傢2030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需要說明的是,經國務院批準,2017年北京市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070.0億元(其中:新增債券525.0億元,置換債券545.0億元),新增債券已按要求分類列入預算,並經法定程序報市人大常委會批準調整瞭2017年市級預算,重點保障瞭交通基礎設施、環境改善、城市副中心建設等全市性中心工作。

對口幫扶安排資金57.9億元。主要用於對口支持內蒙古、河北相關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2.支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安排資金572.1億元。

落實《關於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幹政策措施》及其配套政策,創新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保障政策;實施財政支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一攬子政策,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現代產業和重點功能區、服務業等相關發展規劃落地;落實《深化改革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實施北京市全面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方案。依據上述政策,主要保障的事項包括: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投入323.8億元。保障“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提速;設立北京科創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科創中心;支持重大和共性技術研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環境建設等創新全鏈條協調發展;加強人才吸引力度,吸引和廣聚國際領軍科學傢和國內創新人才。

支持各區發展區域經濟安排資金121.7億元。主要用於鼓勵各區發揮屬地服務優勢,結合各自功能定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加快人才培育,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精尖企業發展。

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疏功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著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落實《預算法》、《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中培育後勁財源,促進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圍繞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資金統籌,優化重點領域資金供給,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著力構建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支出保障格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強化財政管理監督,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3.支持生態環境建設安排資金675.5億元。

疏解非首都功能投入118.6億元。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均衡佈局,引導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保障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等項目建設運行;加快新機場征地拆遷和設施建設。

6.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平衡。

治理大氣污染投入184.2億元。加大機動車污染防治,淘汰老舊機動車49.6萬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支持實施環保技改工程,減少污染物排放;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支持901個村開展煤改清潔能源,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30.8億元,同比增長6.8%(剔除營改增影響同口徑增長10.8%),完成調整預算的100.4%;加中央返還及補助等收入1921.5億元,收入合計7352.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40.5億元,增長6.2%,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上解中央等支出811.8億元,支出合計7352.3億元。

拉動需求引擎投入48.5億元。引導綠色消費和新興消費,落實節能減排商品促消費政策,優化旅遊產品結構,開展北京旅遊推介工作;繼續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改革,鼓勵企業境外參展和開拓國際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發展。

1.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財政支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通過建立“支持區域經濟發展”轉移支付激勵政策、設立科創基金等一攬子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調控功能,支持各區根據城市戰略定位及區域優勢,優化經濟結構。繼續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資金結構,2017年市對區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較上年增長20.2%,設立“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導資金、“生態保護補償”引導資金等,支持各區增加可支配財力,聚焦保障全市中心工作。圍繞科技中心戰略定位,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中關村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打造“松綁+激勵”的科技經費管理模式,擴大科研院所和創新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為科研工作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發揮稅費調控作用,從高確定我市環境保護稅稅額標準;實施水資源稅試點改革;積極爭取32項冬奧會、冬殘奧會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落實“營改增”改革政策,新增減稅260億元,落實國務院六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36.3億元;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費,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超27.3億元;按中央要求,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全年減輕企業負擔近72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113.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77.7%,超收486.5億元,主要是土地供應增加,市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超收,按照以收定支原則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相關要求,將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其當年收入30%的部分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後,剩餘部分全部結轉下年專款專用;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94.7億元、區上解收入96.2億元、專項債務收入228.0億元,收入合計1532.0億元。

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導資金安排140.0億元。主要用於強化市區聯動,支持各區實施“留白增綠”、拆除違法建設、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開展“開墻打洞”治理、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重點事項,促進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推進。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1.6億元,完成預算的107.1%;加上年結轉收入13.4億元,收入合計75.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6.7億元,完成預算的101.1%;加調出資金15.3億元、結轉下年使用3.0億元,支出合計75.0億元。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安排資金582.5億元。主要用於構建高效密集的軌道交通網,開通3段軌道新線,推進軌道交通換乘通道改造工程,運營總裡程達到630公裡以上;新開和優化調整40條以上公交線路,完成900公裡自行車道治理;推進西外大街等城市快速路、青年路北延等城市主幹道、綜合交通樞紐及公交場站建設;加快停車場智能化改造,加大路側停車秩序管理。

城市安全安排資金249.9億元。堅持總體國傢安全觀,加大首都綜治、維穩、反恐工作投入,支持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依法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加大消防裝備投入力度,推進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加強人防工程維護管理,強化防空防災宣傳教育;提升食品藥品監管服務能力建設;保障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順利實施。

5.支持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安排資金1033.3億元。

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進第二階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改革,加快在京高校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堅持社保相關待遇標準聯動調整,落實《關於進一步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若幹政策措施》、《北京市居傢養老服務條例》、《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社保養老就業領域政策;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落實《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的意見》政策,支持文物騰退和保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保障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范圍,落實《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推動實施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依據上述政策,主要保障的事項包括:

生態保護投入171.9億元。加大對山區生態林的補償力度,推進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建設,保障美麗鄉村建設,支持林木養護等工程,綠化美化首都環境;提升城市景觀水平,推行健康綠道、郊野公園和城市綠地建設,推進世園會園區規劃建設。

城市運行投入270.4億元。支持城市功能有機更新,保障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等重點任務實施,加快供水、供電、供氣等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提升橋梁、道路等建設、養護及環衛清潔水平;落實居民領域電、氣、熱補貼政策;實施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繼續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

養老、社保、就業投入160.6億元。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探索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支持居傢養老服務,落實養老床位運營資助政策;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完善殘疾人社保和服務體系;落實各類社會保障補貼政策,促進大學生、退役軍人以及失業人員就業創業。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北京市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推進文化中心建設安排資金102.4億元。主要用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支持“一城三帶”建設,加快建立文物古建築修繕定額標準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典籍的保護利用,保障文物騰退、保護和修繕經費,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完善文化金融平臺,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藝術創作與生產,發揮公共文化資源的利民惠民作用。

保障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體育事業安排資金41.0億元。主要用於紮實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各項籌備工作,加快國傢高山滑雪中心等新建競賽場館建設,推進電力、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冬季運動人才培養,推廣普及群眾冰雪運動,組織北京市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等賽事;推進全民健身示范街道、特色鄉鎮建設,擴大公共體育設施開放;落實《北京市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支持足球青訓體系建設。

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投入32.8億元。啟動整治核心區背街小巷1484條,保障核心區架空線入地工作;實施市級重點環境建設項目,完成重大國際會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建設任務;加大平房區、旅遊景點等廁所改造力度。

三、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切實做好2018年財政工作

交通緩堵投入570.2億元。加快實施軌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樞紐建設;優化公交場站佈局,新增、調整和優化公交線路;加大對自行車道和步道設施整治,治理自行車道600公裡,加快中心城區微循環道路改造,規范停車管理;繼續落實老年人、殘疾人、學生等群體票價減免補貼,引導綠色出行。

2018年財政收支運行的不確定影響因素仍然較多、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收入方面,首都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將為財政增收提供堅實基礎,但落實好簡並增值稅稅率等中央結構性減稅政策、持續推進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產業轉型等,也將對財政增收帶來一定壓力。在支出方面,保障疏解非首都功能、“四個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籌備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支出需求巨大。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加大市對區轉移支付力度。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各區功能定位和可支配財力情況,繼續加大市對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較上年增長23.2%,進一步增強區級可統籌財力。繼續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政策,加大對“留白增綠”、背街小巷整治、架空線入地、停車設施完善等重點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勵核心區和中心城區優化發展;聚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引導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新區提高綜合承載力和推動創新發展;健全生態涵養區生態補償政策體系,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持力度,推進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

支持城市副中心跨越式發展。按照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支持城市副中心實現“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發展。

發揮大數據服務支撐作用。匯聚全市企業相關數據,從人均、戶均等多重維度加強財政收入、區域佈局、產業發展情況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政策措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強化財政激勵引導作用,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83.8億元,增長6.5%左右;加中央返還及補助等收入1425.6億元,收入合計7209.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70.2億元,剔除上年新增債券安排支出的因素影響,增長8.4%;加上解中央等支出439.2億元,支出合計7209.4億元。

面對上述形勢,將重點圍繞“統籌、績效、規范、優化、節約、透明”做好2018年財政收支安排:一是突出“統籌”。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保障全市重點工作,全力保障重點支出。二是突出“績效”。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逐步覆蓋所有財政資金,加大財政支出政策事前績效評估,強化支出政策對部門預算安排的約束作用。三是突出“規范”。進一步明確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市級與區級的預算管理權限,以強化責任推動規范管理。四是突出“優化”。優化財政投入方式,更多地采取政府投資基金、股權投資、PPP等間接支持方式。五是突出“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六是突出“透明”。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公開部門預決算,積極推進重點領域項目的績效目標、績效結果等信息公開。

201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主動服務大局,優化資源配置,堅持依法理財,規范執行管理,全年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有效利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優勢。積極推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等PPP重點項目順利開展,並向養老等幸福產業、綠色項目等領域拓展。

強化政府采購的政策引導功能。推進政府綠色采購,結合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提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產品采購的節能環保要求。修訂和完善首購、訂購管理辦法,向科技創新企業傾斜,加大政府采購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三)強化財政績效管理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教育發展投入259.1億元。擴大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資源,通過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和扶持發展普惠性幼兒園等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推進高校辦附中附小、九年一貫制、集團化等辦學模式,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供給;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建設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是根據預算執行情況初步匯總的,在地方財政決算編成後,還會有所變化。

關於北京市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的報告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四)強化財政基礎支撐作用,促進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一)2018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

推進市級單位國有資產統籌管理。結合市級單位國有資產存量、房屋土地出租出借等情況,加強資產信息化管理及數據分析運用。統籌考慮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搬遷情況,研究完善資產運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完善罰沒資產處置機制,確保罰沒資產處置合規有序。

(五)強化財政風險防控作用,推進法治財政建設

今年以來,我市財政收入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步增長,隨著首都產業轉型升級及疏解提升工作的不斷深入,財政收入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一是重點功能區支撐作用明顯,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企業貢獻財政收入近三成,特別是高端制造業、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等行業支撐作用明顯。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貢獻突出,2.2萬傢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對全市財政收入增收貢獻率達到34.6%,成為財政收入增長的重要力量。三是消費拉動作用凸顯,我市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帶動全市規模以上消費性服務業實現財政收入1027.6億元,增長6.8%。四是現代制造業增收明顯,我市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現代制造業保持較快發展態勢,規模以上現代制造業實現財政收入236.0億元,增長9.4%。

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投入113.6億元。落實《財政支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各區制定實施結合區域功能定位,促進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和人才培育的獎勵政策。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堅決落實各項決議、決定,將預算調整、重點支出執行等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事前績效評估等渠道參與預算監督,配合市人大開展專題調研,繼續推進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工作。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

住房保障資金投入133.3億元。加快推進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類保障性住房新開工6.5萬套,竣工9萬套,棚戶區改造4.9萬戶,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任務,加快人居環境改造提升。

醫療衛生投入88.6億元。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我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順利實施;支持中醫發展;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補助政策,完善院前急救工作體系建設,加強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治。

原木桌板工廠|原木桌板工廠推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osaezfvnugj 的頭像
    toosaezfvnugj

    toosaezfvnugj的部落格

    toosaezfvnu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